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人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试题选用周邦彦的词《关河令》为鉴赏材料。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音乐机构)。精通音律,曾制作不少新词调,对词乐的发展和提高有一定贡献。
这首词的词牌原名《清商怨》,《词谱》卷四:“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周邦彦以晏词有‘关河愁思’句,更名 《关河令》。”这首词上阕写日间的情景。上阕第一句写的是,秋天,阴雨绵绵,偶尔放晴,但已近黄昏了。作者在这里用了阴、暝、凄、冷凸显出秋天傍晚庭院之 凄清寒冷。如此环境中,一个人“伫”立在庭院之中,耳旁响起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秋声,更有云外飞雁的悲鸣声,心中思念着远方的亲朋,希望大雁能带采他 们的消息,但“云深无雁影”,仿佛有雁声,但却根本不见大雁的踪影!思家不得归,亲朋无音讯,落寞、孤独的心情在这里表露无遗。“更深人去寂静”一句极为 自然地将上下阕衔接了起来。下阕写的是晚间的情景。夜已深,人已散,一片寂静。只有一盏孤灯和照在墙上的影子相伴。怎样消磨时光?只好借酒浇愁,然而半夜 “酒已都醒”,旅思乡愁全都涌上心头,这漫漫的长夜真不知该如何度过啊!
显然,这首词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 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人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 人的消息,耳旁似乎听到云外传来大雁的呜叫,他多么希望大雁能带来亲人的消息啊,但盼来的只是“云深无雁影”!下阕写作者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孤灯相伴, 只好借酒浇愁,谁知酒醒之后,更是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如何”一词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9866>周邦彦《关河令》阅读答案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8472>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全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