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陈羽与王昌龄《从军行》比较阅读答案

时间:2015-07-09
陈羽与王昌龄《从军行》比较阅读答案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⑴陈羽的《从军行》刻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2分) 
 ⑵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⑶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⑵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⑶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 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答映衬或衬托也可)


新炬吧考试网 www.xinjuba.com

对比赏析
陈诗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 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 “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 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 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 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 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 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 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王诗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格调沉郁的边塞诗。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 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 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 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 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 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 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 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 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 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 是抒情。以此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相关文章
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秦观《蝶恋花》阅读答案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
张耒《发安化回望黄州山》阅读答案 流落江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
孟郊《游终南山》吴均《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答案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答案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陈与义《放慵》阅读答案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许浑与卢纶《塞下曲》对比阅读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对比阅读答案
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徐照《三峡吟》对比阅读答案
贺铸《海陵西楼寓目》阅读答案 天涯樽酒与谁开,风外徂春挽不回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其二与其四对比阅读答案
罗与之《商歌》阅读答案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王昌龄《送魏二》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对比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步骤方法与试题练习及答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方泽《武昌阻风》阅读答案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阅读答案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
上一篇: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阅读答案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下一篇:李商隐《夜雨寄北》阅读答案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