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戴叔伦《转应曲》阅读答案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时间:2015-09-26
戴叔伦《转应曲》阅读答案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试题:
(1)“愁绝”一词为全词之“眼”,请简要分析词中包含了哪些“愁”?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结构形式特点。
【阅读答案】
(1)①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愁。词中描绘“千里万里”的明月,既写出了戍卒离家之遥远,又寄予了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②士兵长期戍边的孤独寂寞之愁。词中以边草枯萎来比喻戍卒之老,不仅写出了戍卒守边时间之长,也道尽了其人生的凄凉。 
(2)这首词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全词有两对叠句,即“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通过反复歌咏,既强化了感情,又起到了创设意境的作用。
  
【解析】
(1)本词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一样悲惨。士兵征战边关,年复一年,归期渺茫。他们看着边草渐渐变白枯干,深感青 春消逝,年华老去。在这僻远广袤的边地,浓重的乡思涌上了心头。接下来词人的视角由边草转到白雪、明月。雪晴、月明的宁静景象,让人联想到征人伫立在苍茫 的雪中的形象以及那排解不尽的边愁和绵长悠远的思乡情怀。
  
(2)这首词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即重章叠句。本词重叠运用“边草”、“明月”,营造了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这种结构有利于吟诵和强化抒情。

二: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可创造意境,加强语意、感情的抒发,以尽其情。(1分)②如“边草”的叠句,就造成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 活动背景,以烘托其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明月”的叠句不仅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眠的意境,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强烈烘托了老兵辗转 反侧的思乡情绪。(2分)

    (2)①词眼是“愁绝”。(1分)作者为了突出词眼,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先进行了景物烘托---边塞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 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 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加以烘托。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 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再加上那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老兵还会不“愁绝”吗?(1分)

三: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参考答案:
(1)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 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 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1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1分)



赏析:
戴叔伦的词,只存这首《转应曲》,《全唐诗》作《调笑令》,并注明即《转应曲》。戴叔伦作品,在唐代大历、贞元年间,以能反映社会现实见称。其写边地生活 的诗,有《边城曲》、《屯田词》等,词则是这首《转应曲》。此词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比较深刻地反映了贬低戍卒的思想情绪,真实地揭示了中唐时代民间极以戍 边为苦的社会心理。起句以“边草”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以边草的“尽”与戍卒的“老”构成一对鲜明的形象,借以反映长期戍边生活的愁怨。以“草”衬 “兵”,以“尽”喻“老”,不独用笔新颖,而且暗寓作者对当时戍卒同情。这种思想情绪一直贯串全词。“山南山北”的“山”,自然也是指边塞的山,这一句明 写冰天雪地的景象。“千里万里”字面是写月光普照,实则是写戍卒离家之遥远,而以明月这个最易使人动情之景,暗写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在那遥远的边塞的山 地上,雪堆里,戍卒们望着天上的明月,思念着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同此明月的家乡,偶尔一声胡笳传来,悲悲切切,呜呜咽咽,此情此景,戍卒的心都碎了!这种 心情,作者在词的结尾“愁绝”二字加以概括,起到了画龙点晴、卒章显志,揭示主题的作用。

“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词之“眼”。作者为了使之得以突出表现,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在写作上成功地使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首先是景物的烘托。全词 的绝大篇幅是谢自然景物;边塞的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 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 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加以烘托。全词八句之中,有两对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用这种重叠复沓的结构形式,丰富歌咏,加强语意、感情 的抒发,以尽其情;另方面也起到一种创造意境的作用。“边草”的叠句,就造成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那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活动背景,以 烘托其空虚的彷徨的心理状态。这是单一句“边草”所收不到的艺术效果。“明月”一叠,又有其特殊性:这两句乃是“千里”句末二字“月明”的倒词重叠,用哪 个这种倒叠的手法使叠句与上句相呼应(“转应曲”的名称即由此而来)》这样一来,既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寐的意境,又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 致和上下勾连的构局。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在加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老兵还会不“愁绝”吗?

《转应曲》只管属于单调小令,但在用韵上却是比较复杂的。在全词八句之中,共押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而且又要三换其韵(起韵用仄,二韵换平,三韵再换 仄),使全词句句入韵,连绵而下,虽然其唱法早已失传,但诵读起来,我们仍能感觉到它确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音韵美。据白居易说,这种调子本来是一种“抛打 曲”。于小令之中有如此复杂的用韵和如此多变的构局,是前无古人的。   (邱鸣皋)

相关文章
宋之问《渡汉江》阅读答案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吴琚《浪淘沙》阅读答案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
刘将孙《踏莎行 闲游》阅读答案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阅读答案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阅读答案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韩愈《晚春》阅读答案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张先 《题西溪无相院》阅读答案 积水涵虚①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苏庠《临江仙》阅读答案 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
令狐楚《少年行》施肩吾《少年行》比较阅读答案
杨朴《莎衣》阅读答案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杜甫《宾至》比较阅读答案
王禹傅《新秋即事》阅读答案 露莎烟竹冷凄凄,秋吹无端入客衣
白朴《天净沙·春》阅读答案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卢纶《送李端》阅读答案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崔涂《春夕旅怀》阅读答案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杜甫《武侯庙》阅读答案 遗庙丹青②落,空山草木长
上一篇: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阅读答案 号令难安四镇强,甘同马革自沉湘
下一篇:韩元吉《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阅读答案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