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
——纪念史铁生
北京园子里,地坛,是我颇觉乏味的一个,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一个有想象力的人进去会难受。尤其盛夏,像抽干了水的池子,让人焦灼。
即便如此,我心里仍器重它。地坛,是个重量级的精神名词,因为一个人和一篇散文。
20年前,在阅览室偶遇一文,不觉间,身子肃立起来。很想一个人逃走,躲开众目,找一个身心无所顾忌的角落,慢慢享用。
它把我拐跑了,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儿长满荒草和古柏,除了僻静、空荡和潮湿的虫鸣,只剩一位小伙子和他的轮椅。那个脸色 苍白、被孤独笼罩的青年,那个消沉倦怠、无事可做的青年,那个在灿烂之年猝然摔倒的青年,终日躲在其中,在墙角,在荫下,漫无边际地冥想,关于青春、疾 病、梦想、活着的意义……与之相伴的,只有光影、落叶和硕大的年轮。
“这是个废弃的园子。”这个自感被废弃的人长叹,彼此同病相怜。
大概又过了十年,我才真正跨进那园子。
对它,我早早存下了一份敬意和暗恋,仿佛那并非公园,而是一个人的心灵私宅、精神故居。其间的一草一木,都是被喂养过的,被一个年轻人的寂寞、心里的荒凉和云烟。
入门前,我迟疑了,顿住,觉得不该这么随便进去,似乎需要一个仪式,该向谁通报一声。而且它不应收门票的,或者,访客带一册书刊,收有《我与地坛》的那种,权当名帖或请柬了。如此,我才觉得不鲁莽,才觉得被邀请了,经了主人同意。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其实我不该来。地坛早没了文中描述的清寂,修饬一新的它,像个思想被改造过的人,像个刚理过发的新兵,熨烫严整的制服,风纪扣都系紧了。没了杂草裸土,没了野性、不规则和迷失感,没了可藏身的自由。
它变肤浅了。
终于确信:那人走了,不住这儿了。
但我知道他在这座城里,他在一个人生病。
那种病,漫长、坚忍、安静,犹如事业。
如果说世上有什么纯属私事,那就是生病。生病会让一个人的身体极度孤独,也会让精神极度纯粹,尤其上帝给他的那种病。
无论作品或生涯、肉体或精神,史铁生都是和“死亡”“意义”“归宿”深深打交道的那类人,也是最亲近灵魂真相和永恒元素的那类人,我称之为生命修士。
疾病,在常人身上是纯苦的累赘,在他那儿,却成了哲学,成了修行,成了生命最普通的行李。他让你发现:原来,肉体可以居住在精神里,世界可以折叠成一副轮椅。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笑得晴朗,像秋天。
他的从容、平淡,他健康无比的神色,让你醒悟:焦虑、惊惧、凄愁、疾迫、怨愤——是多大的荒谬与失误。不应该,也没理由。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说中了。他注解了自己。2010年最后一天,史铁生起身走了。
我并不悲伤,甚至不觉得是个噩耗。它更像个消息,一个由他本人发布的通知。
因为他从来不是一个悲剧。
新年钟声响了,在稀疏的报道中,我知道了些最后的情景——
清晨3点46分,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6时许,按其遗愿,肝脏被移植给天津一位病人。他,用自己充满磨难的一生,实践了生前的两条诺言,呼吸时要有尊严地活着,临走时,他又毫不吝惜地将身体的一部分传递给了别人。
那个轮椅上的人,起身走了,几乎带着微笑。
按他的说法,这不是突然,是准时,是如期。
多年后,在中学课本里,这群长大的孩子会邂逅一篇叫《我与地坛》的散文,会像那轮椅上的年轻人一样,思考青春、梦想、活着的意义……
他属于那种人——他们以自己的生活和穿越岁月时的神情,给时代肖像、给人类精神添加着美、尊严和荣誉。
正因空气中有其体温,树木上有其指纹,这世界才不荒凉,街道才不冰冷,人群才不丑陋。他们不会让天变蓝,却让大家对天空保持积极的想象。他们不能搬开大地上的垃圾,无力拔除民间疾苦,却让我们觉得可以忍受,可以坚持,继续对时代留有信心与好感。
无论遭遇什么,只要一想到,人群中含有他们,大家一起走,一起唱,一起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一起承担每个晴朗或昏暗的 日期……我们即会坚称这世界很美好、这人生值得过。无论个体命运多么黯淡,只要一想到,这是个曾来过孔子、苏格拉底、李白、普希金、莫扎特、贝多芬、安徒 生、莎士比亚、罗曼罗兰、鲁迅等等的世界,这是留有其遗产和故居的世界,我们即会情不自禁地微笑,对生活作出肯定性的投票。
与之为伍,共沐风雨或隔代相望,是我们热爱生活的重要依据,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史铁生,即为其中一员,他是他们中的一个成分。
往日,我们若无其事地分享他,习以为常,直到其走了,才倏然一惊:他多么重要!多么值得感谢!…… (取材于王开岭同题散文)
20.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或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修饬(chì ) B.冥想:瑜伽中的一项技法,是实现入定的途径。
C.倏(shū)然 D.无所顾忌: 没有什么顾虑、畏惧(地去做某件事情)。
21.下列对作品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与地坛》写于1991年。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帝王祭祀场所。据文中信息,其建成在1644年清朝建立之后。
B.作者说地坛“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是说今日地坛已缺少中国园林古典美,无法体现其祭祀之地的古朴与沧桑。
C.作者说史铁生“灿烂之年猝然摔倒”,虽不幸,但使他对“死亡”“归宿”及活着的意义等有更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D.“新年钟声响了,在稀疏的报道中,我知道了些最后的情景”,“稀疏”表现其对史铁生去世没能受到关注的遗憾。
22.下列对作品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说“起身走了”,而不说“去世了”,是因为史铁生早厌倦了病痛的折磨,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死亡。
B.作者说地坛“变得肤浅了”,是说现在的地坛被修缮后,失去了原来的清寂、野性,没了可藏身的自由。
C.文章开头写地坛是个乏味的地方,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使文章更加曲折,对比更加鲜明,引人入胜。
D.文章运用比喻、引用、拟人、反衬等手法写出了《我与地坛》对人类的意义,表达了对史铁生深切的同情。
23.结合文意,你如何理解作者称史铁生为“生命修士”。(6分)
2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他从来不是一个悲剧”这句话的理解。(6分)
25.本文是怀念史铁生的文章,为什么要提到孔子和苏格拉底等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20.(2分)B根据语境,文中的“冥想”不是瑜伽中的一项技法,而是指“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刻、连续的思考”。
21.(3分)A 文中引用《我与地坛》原文有“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即至作者写作该文时地坛已经存在四百多年了,该文作于1991年,往前推算,地坛应该建于1591年之前,清朝建立于1644年,因此,地坛应早于清朝建国之前,即明朝时期。
22. (3分)B.(A项:题目那样写是因为史铁生把死亡看成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表现他面对死亡时从容、镇定和平淡的超然态度。并没有早厌倦了病痛的折磨。C.这里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对整饬一新的地坛并不满意,没有扬。D 没有使用拟人、反衬手法;也没有表达深切同情。)
23.(6分)参考答案:作者把史铁生的行为与常人对比,把他的奋斗比作是修行,把疾病比作他生命历程中的行李(2分)。“生命修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史铁生面对人生磨难时的顽强达观。(2分)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的敬佩与赞美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24.(6分)要点:三个要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他虽然年纪轻轻就身患残疾,但他坦然地面对疾病并执着地思考,并不以此为悲。
②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能启迪,激励人们,无悲可言。
③他把死亡看成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他也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25.(4分)参考答案;作者这样写是高度评价史铁生的文学成就,赞扬他像孔子、苏格拉底那些先贤们一样为人类奉献了伟大的作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以孔子等人丰富了文章的主题,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意思对即可。